【蔡天鳳碎屍案】遺體修復未必是最佳方案 伍桂麟:或為家屬帶來二次傷害

健康資訊

發布時間: 2023/02/27 11:03

最後更新: 2023/02/27 16:59

分享:

分享:

資深遺體防腐師伍桂麟指出,遺體修復或為家屬帶來更多情緒問題。

蔡天鳳碎屍案轟動全城,資深遺體防腐師及遺體修復師伍桂麟(Pazu)於Facebook專頁撰文,解構肢解案件的遺體解剖、處理流程,又指在不同的原因及家庭條件下,遺體修復未必是最佳方案。

遺體解剖處理流程

Pazu分析遺體處理的流程,指死者肢體已在不同的調查發現後運往公眾殮房,相信政府衞生署的法醫科醫生亦進行多次解剖驗屍,包括毒理分析及抽取樣本,以確定死因。由於在本次案件中,遺體因被肢解及經過不同形式的處理,相信極有可能會繼續存放在殮房一段時間。

他繼說,死因裁判官會就有關報告和考慮有關個案的所有情況後,決定進行死因研訊。死因裁判官、陪審團就死亡個案所達致的結論等,為死者尋找真相。過程中,死因裁判官可能指示有需要保留肢體直至搜查終止為止。

在驗屍程序完結後,才可安排死者家人於公眾殮房辦理死亡文件,所以肢體可能因各種原因,導致存放延長而進一步腐化,死者親友更需要在殯葬事宜應及早安排。

遺體修復未必是最佳方案

作為「重型遺體修復」的專業人士,Pazu根據以往經驗表示,有時在不同的原因及家庭條件下,遺體修復未必是最佳方案。

他說,了解更多本次案件的報道後,初步結論認為「很大可能不宜再遺體修復」。他解釋,以死者是愛美的人士來說,她極可能希望在世的人只記起她最美的一面。

客觀上,任何在遺體身上的瑕疪,瞻仰遺容可能出現更多的遺憾及情緒上的二次傷害。

他指出,雖然遺體有修復的可能性,但由於碎屍程度太大,修復效果不會太理想,加上腐化情況嚴重,因此遺體經初步重整後打包,更適合「封棺」再作儀式,以另一種方式追悼死者。

作為遺體的修復和保存者,即使不能使軀殼化腐朽為神奇,但求保留逝者應有的尊嚴,為生者修復喪親而來的傷痕,減少傷痛畫面的二次傷害,為生者與倖存者日後的療傷之旅鋪路。

「好好活着,有時是奢侈的」

Pazu又說,「專業知識能改變及造就社會進步,同時能把傷害及負面影響進一步加劇」。涉案家庭中的家翁以多年從警的相關知識及經驗用來犯案,更組織家庭成員在此基礎上更大膽合謀,對受害人殘忍及其親友影響深遠。

他感嘆,「在罪惡面前,人的軀體是脆弱的,但生命曾經存在的意義,卻由往生者及曾受惠於她的人和事賦予的」。

尤其身處朽壞的社會風氣及人事交往中,自己能好好活着,有時是奢侈的。

不過,他亦提醒網民發表意見前應三思,建議冷靜看待法庭判決及調查結果後,再看真相及公義能否彰顯,

當下為自己及所愛的人好好活着,多行善事,繼續追求那奢侈的公義,相信「公義」還是會以另一種模式重現人間。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。立即下載:https://bit.ly/34FTtW9

hket App儲積分換獎賞︰https://bit.ly/3ClEy1R

責任編輯:羅嘉欣